今天给各位分享留置针冲封管步骤带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静脉留置针溶液不滴如何处理进行解释,假如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静脉留置针溶液不滴如何处理
1.针尖顶在血管壁上。留置针本身前端是硅胶管,很软,所以保护血管效果不错,可以留置一周时间,但是平时移动不小心可能使针尖抵在血管壁上,液体被阻,自然就不通了,解决办法可以尝试用手轻轻按压穿刺点上方2~3cm的位置,看看液体有没继续滴。
2.针尖堵塞。留置时间比较长,或者病人本身凝血功能比较强,可能有小血凝块堵住针尖。临床常规是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前曾经用肝素(抗凝剂)冲,后来考虑到抗凝剂直接入血可能会给身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所以现在大部分地方已经不提倡用肝素了。
3.管道阻塞。一般留置针上都有个塑料的小卡子,看看是不是那里没打开?输液管道连接是否通畅,有时候可能会用到3通,看看那个通路是不是通畅的?输液瓶压力是否足够,假如液体很少并且已经开始出现回血,赶紧更换液体、或用生理盐水冲管、或直接拔掉留置针。
二、50项护理操作技术有哪些
17、BD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型安全留置针。
22、皮内注射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
26、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7、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技术。
32、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护理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
护士被称作天使的职业,它需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以及耐心,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了解诊疗护理常规,熟练掌握护理三级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
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并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包括应届毕业生),可报名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中等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学历,担任护士职务满5年。
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护理、助产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获得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护理、助产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
考生的报名资格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考试合格者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给考试成绩合格证明,作为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有效证明。
百度百科-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留置针存在问题及整改
留置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感染风险、患者不适、堵塞和脱落,而整改措施应该包括加强培训、规范操作、定期检查和优化产品设计。
1.感染风险:使用留置针时,由于长时间在患者体内放置,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医护人员应该接受相关培训,学习正确的洗手和消毒方法,确保在每次接触留置针前都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医院应该定期检查留置针的使用情况,确保其符合感染控制标准。
2.患者不适:留置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红肿等不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护人员应该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确保其大小与患者的年龄、血管情况相匹配。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定期检查留置针的位置,确保其没有移位或造成压迫。
3.堵塞: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血液凝块、药物残渣等堵塞,影响输液效果。为了预防堵塞,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冲洗留置针,确保其通畅。此外,医院可以考虑使用具有防堵塞功能的留置针产品,降低堵塞风险。
4.脱落:留置针可能因为患者活动、固定不牢等原因脱落,导致输液中断。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医护人员应该使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方法,确保留置针稳固地固定在患者身上。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教导他们如何保护留置针,避免其脱落。
1.加强培训:医院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正确的洗手和消毒方法、留置针的型号选择、固定方法以及堵塞和脱落的预防措施。
2.规范操作:医院应该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明确留置针的使用流程、消毒要求、固定方法等。医护人员在使用留置针时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
3.定期检查:医院应该定期对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检查内容可以包括留置针的消毒记录、固定情况、通畅性等。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留置针,应该及时更换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优化产品设计:留置针生产厂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例如增加防堵塞功能、提高固定效果等以降低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风险。
四、微量泵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注射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使用微量泵的目的、作用、优点、报警原因及注意事项,并介绍药物名称、作用、注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仪器和药物有一定的了解,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保证药物的有效实施。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根据药物性质,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选择血管较粗、血管较直、易于固定、易于观察、不影响活动的部位,选用留置针。3.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
(1)使用微量泵时,应加强巡视,观察有无外渗、肿胀、局部颜色、温度、血管红线等。如有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更换穿刺部位。(2)观察黄灯的闪烁频率、微型泵的工作状态和速度是否正常。(3)更换药品和更换费率时,应及时记录,并完成交接班。请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微量泵的速度,以免造成不良后果。(4)观察泵管和针头是否脱落,如有污染及时更换。(5)观察药效和副作用,治疗过程中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4.静脉通路应使用微型泵单独建立。
不要在同一静脉通道内输入其他液体,以免因输液速度、压力或推药等其他操作影响药液的持续泵入,造成药物浓度升降,血药浓度受影响,导致病情变化,延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严格无菌操作,使用24
注射器和泵管需要更换。假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注射开始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活塞。
五、简述一项基本护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流程 1.铺床技术操作流程备用床(被套法)技术操作流程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流程 1.铺床技术操作流程铺暂空床(被套法)技术操作流程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流程 2、无菌技术操作流程铺无菌盘技术操作流程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流程 2、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洗手技术操作流程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流程 4、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4、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粪、尿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4、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5、导尿技术操作流程男患者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6、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6、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备齐用物评估体位排气三查七对选择穿刺部位消毒皮肤静脉穿刺调节滴数固定整理用物观察 。
记录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2、解释目的,取得合作评估病人病情,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1、协助患者排尿,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 2、洗手,戴口罩 1、核对药液,瓶签(药名、剂量、浓度、时间) 2、检查药液质量,瓶塞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 1、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于治疗室已插入输液器) 2、头皮针在输液袋内排尽气体 3、连接留置针再次排气垫治疗巾,扎止血带,瞩患者握拳,选择静脉 1、用2%的碘酒消毒待干后,75%酒精脱碘2次 2、消毒皮肤范围8cm-10cm 1、再次核对 2、取下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再次排气 3、在血管上方成15°-30°进针,回血后,再进少许 4、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固定针柄,抽出针芯 1、固定针柄,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瞩患者松拳 2、敷贴固定套管针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液性质、医嘱调节输液滴数 1、再次核对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3、整理用物,洗手,填写输液卡片。
关于本次留置针冲封管步骤带图和静脉留置针溶液不滴如何处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假设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