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工艺流程图(茅台酒生产五大工艺流程)

白酒工艺流程图(茅台酒生产五大工艺流程)

其实白酒工艺流程图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茅台酒生产五大工艺流程,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白酒工艺流程图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流程是什么
  2. 制酒的原理和工艺是什么
  3.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详细一点,讲明各步骤)
  4. 茅台酒生产五大工艺流程

一、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流程是什么

1、一、第一步制曲:小麦经破碎,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用稻草间隔入仓发酵40天后拆曲,贮存6个月后投入制酒生产。

2、(1)投料阶段:重阳开始分2次投料,即下沙和造沙(沙指高粱)。下沙高粱经破碎后加热水润粮,次日加母糟蒸粮,下甑摊晾,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匀堆积,达到工艺要求,入窖发酵30天后开窖取醅,再与造沙经破碎、润粮后的高粱拌匀,从蒸粮开始重复上述工序。

3、(2)馏酒阶段:馏酒阶段共有7个轮次,每个轮次均经摊晾、加曲、堆积、入窖和馏酒操作。制酒过程共经历9次蒸煮(馏),8次摊晾、加曲、堆积、入窖,7次取酒,一年一个生产周期。

4、三、第三步贮存与勾兑:基酒(轮次酒)分酱香、醇甜香、窖底香3种典型体贮存于陶坛中,将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度、不同酒龄的基酒进行勾兑,勾兑后贮存于陶坛。贮存勾兑工序至少历经3年。

5、四、第四步检验与包装:勾兑后的酒经检验合格后,采用不透明容器包装出厂。

6、茅台酒素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闻天下,被称为中国的“国酒”。它以优质高粱为料,上等小麦制曲,每年重阳之际投料,利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优良的水质和适宜的土壤,

7、采用与众不同的高温制曲、堆积、蒸酒,轻水分入池等工艺,再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期陈酿而成。酒精度多在52~54度之间,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范。

8、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国酒茅台生产过程怪不得可以卖“天价”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酿制技艺

二、制酒的原理和工艺是什么

高粱是中国制酒的主要原料。驰名中外的几种名酒多是用高粱做主料或做佐料酿制而成。用高粱酿造的是蒸馏酒,一般又称为白酒或烧酒。明朝李时珍曾说,“烧酒并非古法,自元时始创其法”。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荔枝新热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北宋田锡所著《趟本草》、南宋吴悮所著《丹房须知》、张世南所著《游宦纪闻》中都有关于蒸馏器和蒸馏技术的记载。可见中国制造蒸馏酒的历史似应在唐朝中期以前。至于用高粱酿酒,胡锡文认为“粱醴清糟”,当是中国高梁酿酒的最早记载。据此,中国是最早用高粱制造蒸馏酒的国家。近年,利用粒用高粱酿制啤酒和利用糖用高梁制造酒精均已成功并受到重视。为说明酿酒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本节着重介绍高粱白酒的酿制。一、制酒的原理和工艺制酒原理和酿酒微生物高粱酿酒是借助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子粒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继而产生酒精的过程。微生物主要是借助于霉和酵母菌。整个酿酒过程的。环境和工艺条件,都应适合所用微生物的代谢特点,促使它们活力强、·作用大,将淀粉充分分解为糖,再将糖转化为酒精。霉和酵母靠料培养和携带,因此,培养并携带霉菌、酵母菌的料的好坏与高粱洒的质量关系极为密切。用于糖化的霉,主要有黑霉类和白霉类。常用的黑霉类菌种有乌沙米、巴他他、轻研2号及东方红2号,uv—11等。白霉类是黑霉的变种。大部分用于麸优质酒,常用的有河合白、Bll号等。用于酒精发酵的酵母菌主要有南阳酵母和拉斯12号等。它们适用于淀粉含量较多的原料。另外,古巴2号和204等适用于含糖分较多的原料,常用于高粱制糖残渣和废稀的制酒发酵。子粒的化学组成和酿酒的关泵高粱子粒的化学组成成分与酒的产量及品味关系密切。选取什么样的高粱品种或杂交种作制酒原料,主要依据子粒的化学组成。常用酿酒高粱品种的子粒化学组成成分见表17—1。淀粉即是生产酒精的主要原料,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热源。高粱淀粉含量依品种和产区而异。一般檑性高粱直链淀粉含量少,支链淀粉含量多,有些几乎全为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多的出酒率高,对提高高梁酒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纤维素虽屈碳水化合物,但在发酵中没有什么作用。子粒中的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经蛋白酶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又经酵母作用转变为高级醇类。高级醇类就是白酒香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蛋白质尤其是含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较多的蛋白质及蛋白酶与酒的优美风味密切有关。矿物质如磷、硼、钼及锰等,是构成菌体和影响酶活性所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对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和渗透压也有一定作用。通常高粱子粒中的矿物质含量足够酿酒所需。酿酒高粱的脂肪含量不宜过多。脂肪过多,酒有杂味,遇冷易显混浊。高粱子粒的单宁含量较高。含有微量的单宁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提高出酒率。单宁产生的丁香酸和丁香醛等香味物质,又能增强白酒的芳香风味。因此,含有适量单宁的高粱品种是酿制优质酒的佳料。但是单宁味苦涩、性收敛,遇铁盐呈绿色或褐色,遇蛋白质成络合物而沉淀,妨碍酵母生长发育,降低发酵能力,故单宁含量过高的品种也有损洒品,风味。单宁可为单宁酶水解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可降低对酿酒发酵的危害性。因此,选育和应用单宁酶作用强的霉和耐单宁力强的酵母,使单宁充分氧化,是克服单宁含量偏高的重要途径。有些杂交种高粱种皮较厚、质地坚硬,果胶质和生物碱含量较高,使用它们酿酒时,必须严格破碎,适当掌握蒸煮条件,要求做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才能保证酿酒质量。制酒工艺酿制高粱酒大都采用固体发酵法。中国高粱酿酒的传统工艺,因用曲方式不同可分为大曲法和小曲法两大类。大曲法是以小麦及豌豆等谷物做为制曲原料,依靠野生菌种自然繁殖发酵。曲块中主要含有根霉,毛霉,曲霉,酵母菌,醋酸菌及乳酸菌等。此法制成的白酒有特殊的曲香,酒味醇厚,产品质量较好。各种名酒多采用此法。不过大曲制酒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曲量大,出酒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在高粱酒的总产量中,此法生产的酒量所占比重较小,但因酒晶较高,仍有发展趋向。小曲制酒法古时就有。所用曲常配以药材,故又称为药曲或酒药、酒饼。药曲中主要微生物为根霉、毛霉和酵母菌等。四川和贵州多采用固体发酵。江苏和浙江则多采用液体发酵。近来,巳从自然繁育菌种过渡到纯种培养。用小曲生产的高粱酒虽然所占比重很大,但产品香气较差;口.味淡薄,此法有日益减少的趋势。为节约使用粮食,生产上逐步推广麸曲加酒母的麸曲法。此法用人工培菌发酵,发酵快,生产周期短,故也称为快曲法。由于出酒率较高,成本较低,以为北方各省所普遍采用。上述各法除用曲有不同之外,酿制过程和操作方法都基本相同。故以大曲法为例简要说明高粱制酒的主要工艺流程。 1.原料品味不同的高粱酒使用粮料不同。如清香型的山西汾酒,完全使用高粱子粒。浓香型的四川五粮液,除用高粮子粒外还佐以粳米、糯米、小麦和玉米。制曲的原料虽多以大麦和小麦为主,但因酒的品味不同,制曲原料也略有差异。清香型的制曲原料多用大麦和豌豆,它们是香兰酸和香兰素的来源。浓香型的则多用小麦。此外,名酒还常掺以低脂肪的豆类,如豌豆、绿豆及赤小豆等,也有掺以荞麦或玉米的,目的是利用适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培制所需曲种。制酒很讲究用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水中的有机物影响酒的风味,无机盐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因此酿酒用水必须纯净。传统名酒对水的要求更高。据传统经验,要求水质无色透明,清澈不浊,无悬浮物和邪味,无碱不咸,略有甘甜味,质地较软,沸后不溢,不生水锈,无沉淀物等。汾酒酿造用水的化学组成简介于表17—2。 2.制曲制曲的目的是培养优良菌种,使其接种到酿酒原料上能健旺繁育。为此需创造营养丰富、温度适宜和水分适量的条件。制曲时不人为地接入任何菌种,仅依靠原料,工具和空气中传入的自然菌种进行繁殖是大曲法制曲的特点。不同厂地和曲房固有的菌种不同,所以不同名酒所用曲块内繁殖的菌类也不一样。菌种的差异,造成酒品风味有明显不同。制曲原料的配合比例,应与季节和气候相适应。冬季要适当减少性质粘稠、容易结块,升温降温较慢的豆类。料配好以后,首先经过粉碎,然后放入曲模中压成砖形,再放置在曲房内,控制适当温度和水分。一般需30一45天,经过长霉,凉霉,起潮火、起干火和养曲等阶段完成培菌过程。制好的曲可贮藏备用。 3.发酵酿酒原料需先经破碎。高粱子粒一般破为4—5瓣后,加水20%左右拌匀,润湿浸透,再蒸煮糊化。蒸热之后置于场地上,再加适当水分于20—25℃条件下加入20%左右的曲粉,依季节不同趁适当温度入窖发酵。入窖时要压实并把窖顶封严,以免有害微生物侵入。经3~4日后窖温增至30℃左右,原料逐渐液化,液化愈充分则酒醅愈益下沉。用高粱子粒酿造名酒的发酵时间较长,如泸州老窖酒为一个月,宜宾五粮液为70一90天。茅台酒需经8次下曲,8次发酵,每次发酵期为一个月,一个生产周期共需8—9个月。发酵期长,生成的酯类较多,能增强香味。 4.蒸馏蒸馏的目的是利用酒醅中所含各种物质沸点不同,将易挥发的酒精、水、杂酯油及酯类物质蒸发为气体后再冷却为液体,将酒醅中4—6%的酒精浓缩到50一70%。蒸馏过程能将酒醅中的微生物杀死和再产生一部分香味物质。为了使酒醅疏松便于蒸馏,常加入少量谷糠。但用糠量过多会有邪味。一般酒头的酒精浓度较大,醛、酯及酮等沸点物质都聚集在酒头里,接近洒尾时,酒精浓度急剧下降。杂醇油的沸点虽然较高,但由于它的蒸发系数受酒精度的影响,在酒头和酒尾的含量均较多。因此,蒸馏出的新酒头常有邪味。但经长期贮存以后,由于醇类发生转化,反而能增强香味。 5.操作方法酿酒的操作方法可分为清和续两大类。清渣法是经数次发酵以后,将植全部弃去。汾酒、茅台属于此类。发酵两次清渣者称二遍清,三次者称三遍清,余者类推。续楂法是圆排后,每次蒸酒添加一部分新料,弃去一部分旧料,连续进行,糊化和蒸馏并用。续植法甲又可分为四甑法及五甑法等不同工艺。老五甑是中国应用最久和最广泛的方法。它极适于高粱等淀粉含量较高的酿造加工原料。一般工艺流程如右图所示。老五甑法的用料量,依甑的大小而不同。一般圆排后,每次投料750kg左右。窖内有四甑材料,即为大渣、二渣、三渣和四糟。出窖时加入新料成为五甑材料,即为大渣,二渣,三渣,四糟和扔糟。扔糟即为一般酒,糟。其余四甑仍下窖发酵。正常的出酒率为高粱重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大约为淀粉原料出酒率理论值的,40—50%。小曲酿造法的用曲量;仅为投料量的0.5—1.0%。麸曲酿造法用曲量一般为投料量的10%,酵母用量为4—5%,发酵时间为4—5天。麸曲和酒母因容易寄生杂菌不宜久存,否则糖化和发酵能力下降。小曲法与麸曲法的酿造过程和大曲法大致相同。

三、白酒酿造工艺流程(详细一点,讲明各步骤)

白酒酿造大多是固态发酵,其主要产物是乙醇。经检测分析,白酒中除了大部分是乙醇和水外,还含有占总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质。由于这些香味物质在九中种类的多少和相互比例不同,才使白酒有别于酒精,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

1、原料及其配比酿制酿酒的原料是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他们的质量比例有很严格的要求。配料时按先多后少原则依次运到办料场地,不得配错各种粮食比例。

2、粉碎五种粮食按比例准确配料后经充分搅拌,将五种粮食进行粉碎。粉碎的技术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粉碎度均为4、6、8瓣,无整粒混入。

3、蒸糠糠壳是酿酒中采用的优质填充剂,在发酵和蒸煮过程中能生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质。蒸糠可去除糠壳中的杂异味。

4、开窖发酵期满的窖应去掉封泥,取糟蒸酒。粮糟窖的发酵期为70天。

5、配料、搅拌和润粮此过程要做到三准确:配料准确、配糟准确、配糠准确,两均匀:拌粮均匀、拌糠均匀。

6、上甑上甑要平,穿汽要匀,不准跑汽,轻撒匀铺。

7、蒸馏摘酒蒸馏时要掌握缓火流酒,大火蒸粮的原则。摘酒时,以感官品尝判断酒质,切实做到边尝边摘。摘完后,将酒运入酒库,称量后按质并坛。

8、出甑,摊凉出甑前先关气阀,取下弯管,揭开甑盖;用行车将甑吊至凉糟床附近,打开甑底。

9、入窖糟醅入窖前必须将窖池清扫干净,撒上一千克左右的曲粉。入窖后,必须迅速挖平,进行踩窖。踩窖后找五个测温点,插上温度计,检查后作好记录。

10、出窖后进行分堆拌糠产生酒醅。然后对酒醅进行蒸酒,蒸酒后产生酒头、酒尾和成品白酒,最后将成品白酒进行入库保存。

11然后对酒醅进行蒸酒,蒸酒后产生酒头、酒尾和成品白酒,最后将成品白酒进行入库保存。

陈酿法:贮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坛陈酿效果好。

勾兑:这是决定酒质的重要环节,以往都是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傅担任这项工作。现在利用计算机的勾兑技术也正在研究发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艺白酒)的研究:现在能够生产混合香酯。这是以硫酸为催化剂,将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级脂肪酸合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酯.然后蒸馏分馏,净化处理后,进行毒性实验,证明无毒,可供食用,于是进一步制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为调香剂加入到一般质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质量。

酒香气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气成分极为复杂,除了酒精(乙醇)之外,还含有数百种化学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为四大类:醇类物质、酯类物质、酸类物质和醛酮类物质。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体香气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约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较低。泸香型白酒中,主体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适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较高。

四、茅台酒生产五大工艺流程

1、茅台酒生产工序流程包括制曲、制酒、贮存、勾兑、包装5大流程。

2、茅台酒素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闻天下,被称为中国的“国酒”。它以优质高粱为料,上等小麦制曲,每年重阳之际投料,利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优良的水质和适宜的土壤。

3、采用与众不同的高温制曲、堆积、蒸酒,轻水分入池等工艺,再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期陈酿而成。酒精度多在52~54度之间,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范。

4、茅台酒厂制曲是以小麦为主要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茅台至今还在坚持传统的人工制曲,用女性的双足踩出中间高,四边低,松紧适宜的“龟背型”大曲,这种形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后期发酵。

END,本文到此结束,假如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上一篇: 美工区活动目标(美工区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
下一篇: 返回列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