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法作品(米芾手札字帖)

米芾书法作品(米芾手札字帖)

Hi,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米芾书法作品的一些知识点,和米芾手札字帖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假如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
  2. 米芾草书经典作品
  3. 米芾有哪些书法作品

一、米芾书法作品大全

米芾书法作品大全有《值雨帖》、《彦和帖》、《论草书帖》、《临沂使君帖》、《张季明帖》、《叔晦帖》、《李太师帖》、《珊瑚帖》、《政事帖》、《逃暑帖》。

1、《值雨帖》。米芾行书欣赏信札《值雨帖》高清大图(致伯充防御台座尺牍)。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纵25.6厘米,横3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彦和帖》。米芾行草书法信札《彦和帖》大图(致彦和国士尺牍)(经宿帖)行草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纵30.1厘米,横42.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论草书帖》。米芾草书手札《论草书帖》大图,草书九帖之五。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纸本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

4、《临沂使君帖》。米芾草书手札《论草书帖》大图,草书九帖之五。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纸本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5、《张季明帖》。米芾行书欣赏《张季明帖》纸本,纵26.0厘米,横34.5厘米。约元祐元年(1086年)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释文: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

6、《叔晦帖》。纵24.5厘米,横29.6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释文: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故以秘玩赠之,题以示两姓之子孙异日相值者。襄阳米芾、元章记。叔晦之子:道奴、德奴、庆奴。仆之子:鳌儿、洞阳、三雄。

7、《李太师帖》。米芾行书欣赏《李太师帖》,元祐二年(1087年),纸本,纵25.8厘米,横31.3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8、《珊瑚帖》。《珊瑚帖》: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珊瑚一枝(画珊瑚笔架一座,旁书金坐二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

9、《政事帖》。作品每个字的中轴线很少垂直于视平线,左右倾斜,增加了动荡感。在章法上,字与字的中轴线大都联缀得很好,偶尔有平行错开的。绞转加侧锋用笔,近大远小的构字方法,单字中轴线的倾斜,构成了米芾的特色。

10、《逃暑帖》。米芾行书《逃暑帖》纸本,纵30.9厘米横40.6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此帖疑为致章惇书札。芾字长横有波,为雍丘前后签名之式。雍丘无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本朝杂记上》: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二、米芾草书经典作品

米芾草书经典作品有《值雨帖》、《彦和帖》、《论草书帖》、《临沂使君帖》、《张季明帖》、《叔晦帖》、《李太师帖》、《珊瑚帖》、《政事帖》、《逃暑帖》。

1、《值雨帖》。米芾行书欣赏信札《值雨帖》高清大图(致伯充防御台座尺牍)。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纵25.6厘米,横3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彦和帖》。米芾行草书法信札《彦和帖》大图(致彦和国士尺牍)(经宿帖)行草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纵30.1厘米,横42.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论草书帖》。米芾草书手札《论草书帖》大图,草书九帖之五。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纸本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

4、《临沂使君帖》。米芾草书手札《论草书帖》大图,草书九帖之五。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纸本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5、《张季明帖》。米芾行书欣赏《张季明帖》纸本,纵26.0厘米,横34.5厘米。约元祐元年(1086年)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释文:余收张季明帖。云秋气深,不审气力复何如也,真行相间,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其次"贺八帖"。余非合书。

6、《叔晦帖》。纵24.5厘米,横29.6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释文: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故以秘玩赠之,题以示两姓之子孙异日相值者。襄阳米芾、元章记。叔晦之子:道奴、德奴、庆奴。仆之子:鳌儿、洞阳、三雄。

7、《李太师帖》。米芾行书欣赏《李太师帖》,元祐二年(1087年),纸本,纵25.8厘米,横31.3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8、《珊瑚帖》。《珊瑚帖》: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珊瑚一枝(画珊瑚笔架一座,旁书金坐二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

9、《政事帖》。作品每个字的中轴线很少垂直于视平线,左右倾斜,增加了动荡感。在章法上,字与字的中轴线大都联缀得很好,偶尔有平行错开的。绞转加侧锋用笔,近大远小的构字方法,单字中轴线的倾斜,构成了米芾的特色。

10、《逃暑帖》。米芾行书《逃暑帖》纸本,纵30.9厘米横40.6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此帖疑为致章惇书札。芾字长横有波,为雍丘前后签名之式。雍丘无山,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本朝杂记上》: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三、米芾有哪些书法作品

1、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2、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3、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4、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假如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5、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6、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上一篇: 肯德基怎么转人工,kfc客服怎么转人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