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雪花大如席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
这句话出自唐代李白的《北风行》
原文如下: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白话译文: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长城打仗的丈夫回来,长城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啊。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扩展资料: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意思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一首古代民歌《燕山夜话》中的名句,用以形容冬季燕山山区雪花飘零时景象的壮观和气势。
燕山是中国北方的山脉之一,其山势险峻,自然条件恶劣。冬季常有暴风雪,这时候山区里雪花就会变得异常巨大,有时候形成的雪片大小甚至可以和席子相媲美,因此有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形象描绘。
此句意象丰富,描绘了北方的冰雪严寒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诗句不仅富有美感和诗意,更是历代文人、诗人和民间艺术家借以表达自然、美学、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形象描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深刻认识和应对能力。在古代,冬季燕山地区常常会发生暴雪、冰雹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应对能力成为当时人们劳动和生存重要的技能之一。而“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句子也反映了古代人们深入到自然之中,去理解和掌控自然的能力。
今天,“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个词组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名人写作题材和教学教材中的常见例子,是展现诗歌和文化魅力的代表之一。而其形象描写中所蕴涵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也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仍然需要认真借鉴和理解的。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形象描绘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自然至美”的审美观念,在古代文化中,天地万物是由神奇的自然力量而来,人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节律才能得到保障和发展。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常将自然景色引入诗歌、文章和艺术中,将自然元素和文化理念结合起来,借以讴歌和赞美自然,寻求生命与宇宙的交融与融合。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意义
1、突出了燕山山脉上的大雪景象,形容其雪量之大、飘落之密,从而表达了郑燮对自然的景象的真实感受和生动描绘能力。
2、强调了海内外间的巨大区别:“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表明在燕山中大雪纷飞,是和轩辕台上吹落的红叶一样地震撼人心。表达了郑燮对中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和篇幅跨度的想象力。
3、指出地理位置上的区别:燕山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雪花大小可能和江南一带有很大的区别。这表达了中国北方雪花的雄伟与华南潮湿气息的对比。
“燕山雪花大如席”既具有诗意的美感,也展示了自然景象的庞大、美丽和壮观。它透过说一种比喻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景象、自然地理和中国文化的深厚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使得这句诗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
“燕山雪花大如席”下句是什么?全诗赏析是什么?
1、“燕山雪花大如席”下句是:片片吹落轩辕台。
2、全诗赏析是:这诗一开始是先对照应是题目为先,先从北方苦寒的地方下笔。这刚好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一种手法,此时此刻的开头还会可能是与主题无关的,只是作为起兴的一种手法。但这首《北风行》还会有所不同,因为它对北风雨雪方面的着力渲染,倒不只是为了起兴而已,也还有着一些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雪花大如席 什么意思
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形容雪下的很大铺天盖地 象整片整片的从天上降下来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