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小步舞曲 简谱这个问题,求~肖邦的a小调圆舞曲 原版钢琴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肖邦c小调圆舞曲钢琴谱 [浅析肖邦圆舞曲作品69之2与64之2]
- 钢琴谱中的tr什么意思
- 求~肖邦的a小调圆舞曲 原版钢琴谱
- 求 肖邦 辉煌的大圆舞曲op.18 钢琴谱
- 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钢琴谱(五线谱)
一、肖邦c小调圆舞曲钢琴谱 [浅析肖邦圆舞曲作品69之2与64之2]
【摘要】肖邦是一个只有当外界触动他的神经和情绪时才去认识外界的作曲家,他讲的是自己,写的是自白。他的忧郁和感伤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因为这一切都是在生活中体验过和真实感受到的。本文就着重分析肖邦的两首圆舞曲。从他的两首圆舞曲中窥视其圆舞曲的风格。
对于肖邦,无需介绍,无需陈述,有钢琴的地方,就有肖邦的音乐。本文重点以肖邦的b小调作品69之2和升c小调作品64之2作为浅析对象。肖邦的b小调作品69之2是在他离开波兰前创作的,升c小调作品64之2是肖邦在他的全盛时期创作完成的。先说肖邦的b小调作品69之2吧。
b小调作品69之2作于1829年。这是肖邦19岁时的作品,因还不熟悉巴黎社交界,曲中弥漫着思乡的情绪。是一首三部附有中段的回旋曲式,第一主题极为感伤,第二主题为B大调,转为明朗。最后回到第一主题到结束。这首曲子的难度不大,速度也不很快。但是要有一定的弹奏技巧和弹奏者对曲子的理解。极为感伤的第一主题:(见谱例)
肖邦的这首曲子用了b旋律小调,用了t-d-d-t的柱式和声织体。旋律线是波浪式的,不断的重复一个动机。在弹奏这个乐段的时候不是每个音符都像谱面上那样完全对齐的,就谱例来说:右手的旋律是要带着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来弹奏的,要有波浪起伏的感觉,要把曲子的感情把握好。这主要是表现作者当时内心的思乡的情绪。
接下来是一个短小的中段小插部。是整曲的过渡。(见谱例)
过后又回到了第一段重复了两遍后转入了它的关系大小调B大调。这段是比较欢快的乐段,它由T-D-T的柱式和声织体构成。从调性上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像作者在回忆自己在家乡自由快乐的生活。接下来就是第一段和插部的再现。最后在b小调的主和声伴奏下一句下行乐句中结束了全曲。(见谱例)
我们再来看#c小调圆舞曲,作品64之2。本曲节奏近似马祖卡舞曲,是圆舞曲抒情诗。关于此曲还有一段故事: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十一月,他们分开了。促使他们分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年六月,乔治·桑公开了她和肖邦的秘密关系,这使得肖邦十分难堪。另一个是:乔治·桑的孩子们长大了。儿子和女儿对母亲和肖邦的关系越来越不能容忍,最终乔治·桑被迫离开了肖邦。这年十一月,肖邦来到了巴黎,心情十分忧郁,身体也越来越坏,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C小调圆舞曲》。
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但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复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结束了。乐曲没有前奏,一开始,就呈现略带忧伤的主题。在这后面是一段下行半音阶。接着反复了一遍。然后又是反复,而且越来越快、越来越机械地转入毫无表情的PP。第二段从八度大跳开始,一个动机用模进手法,级进形式,为后面旋律的发展做好铺垫,模进后的旋律起伏很大,让人感觉好似心潮在起伏翻滚,从感情上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段起伏很大的旋律之后又恢复到模进形式的动机,这是两个乐句从旋律线、感情上、技巧上形成对比:(见谱例)
第三段乐曲转降D大调,这时,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对以往和乔治·桑在一起幸福的日子的回忆。
在它之后,第二段再现,转回到#C小调上,再接忧郁的第一段,最后,又现第二段在焦躁不安的情绪下结束全曲。《#C小调圆舞曲》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为舞蹈伴奏,著名的芭蕾音乐《仙女们》运用了它。
[1]苑丁著.钢琴教学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2]吉·德·布塔莱斯著.姜德山译.钢琴诗人肖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斯门江卡著梁全炳姚曼华译.如何·演奏·肖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傅玉详详云著.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家—肖邦[M].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
二、钢琴谱中的tr什么意思
1、TR是装饰音,颤音。以标注的音为中心,向上或下大、小二度快速演奏。
2、一般是如果是写在右手声部的话,就是往上一个音,上颤音和下颤音的符号不同,tr默认为上颤音,下颤音会做特殊的标记。
3、钢琴谱通常用五线谱(一般拥有双行谱表,即高音、低音谱表)记载。五线谱记谱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4、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
5、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6、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三、求~肖邦的a小调圆舞曲 原版钢琴谱
1、A小调圆舞曲,在肖邦林林总总的作品中,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首小曲,难度也不高,曾经上海音协考过五级。但就是这么一首小曲,却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妙趣横生。如果演奏的时候能把趣味弹出来,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2、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这首圆舞曲,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对话体的情诗。本来,在那个年代舞蹈就是青年男女们交际的方式,跳跳舞,谈谈情,一段段故事就这样发生了。这样一问一答的舞蹈场景有没有让你想起哪部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呢?
3、以下是肖邦的a小调圆舞曲原版钢琴谱:
四、求 肖邦 辉煌的大圆舞曲op.18 钢琴谱
1、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2、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3、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五、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钢琴谱(五线谱)
1、《蓝色多瑙河》: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通俗易懂。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5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2、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关于小步舞曲 简谱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